威爾森式症

兒童的威爾森氏症: 特別著重於分子生物學

作者: Jeong K. Seo 醫師, 醫學博士 小兒營養肝膽腸胃科, 首爾國立大學兒童醫院, 首爾, 韓國

兒童的威爾森氏症:
特別著重於分子生物學上基因缺陷的最新進展及治療處置


威爾森氏症是一個體內銅離子運輸異常的自體隱性遺傳疾病,導致銅堆積在體內的各種器官,包括肝臟、大腦及眼角膜。在西元1993年發現造成威爾森氏症的基因 (ATP7B)之後,威爾森氏症的研究有了劃時代的突破。近年來在了解威爾森氏症之基因學,生物化學,和臨床表現的特色,以及治療處置,已有相當的進展。

威爾森氏症的基因(ATP7B)所製造之蛋白質產物,為運輸銅離子的P型活化三酸磷酸酶(P-type ATPase)。ATP7B的基因突變會造成肝臟無法順利地將銅排入膽汁,並且使銅與ceruloplasmin的結合產生缺陷。目前ATP7B的基因已 發現有超過280個突變位置,大部分的病人是複雜性異型複合子,而且不同的種族其突變位置也各不同,像亞洲人最常見的突變位置為R778L,而歐洲人最常見的則為H1069Q。

威爾森氏症的症狀差異很大,可以輕微到只有肝功能指數ALT上昇而沒有任何症狀,也可以嚴重到肝臟衰竭,神經功能喪失,精神意識混淆, 或溶血性貧血。而威爾森氏症的發病年齡也差異很大,從3歲到超過50歲都可以發病。此威爾森氏症在臨床表現型上有如此大的差異,並不能單獨用ATP7B各種的基因突變來解釋。且有文獻報導指出,在最常見的基因突變點上之基因型與臨床表現型上的相關性,有矛盾性的結果產生。

威爾森氏症的診斷, 經常是針對臨床上懷疑的個案, 靠實驗室的檢查來診斷。而且沒有辦法靠任何一項單獨的實驗室檢查,來確定診斷威爾森氏症。在我們針對韓國550位威爾森氏症病人的研究中,四種實驗室診斷 工具,包括血清ceruloplasmin值降低 (<20 mg/dL),24小時尿銅含量昇高 (> 100 mcg),肝銅含量昇高 (> 250 mcg每克肝臟淨重),以及眼睛出現Kayser-Fleischer光環,在威爾森氏症病人出現的比率分別為96%,86%, 88%,以及73%。如果以上四種實驗室診斷檢查中,同時符合其中任何兩種,則有強烈證據支持威爾森氏症的診斷。

近來威爾森氏症基因的分子基因學檢查,在威爾森氏症的診斷上扮演著漸形重要的腳色。大約有20%異型複合子的基因帶原者,其血中ceruloplasmin濃度較低,然而要有把握地診斷健康帶原者,是需要基因半合子分析或突變分析,以避免不必要的終身治療。

威爾森氏症在各特定的臨床情況下,其安全有效的治療對策已經改變。由於penicillamine常有副作用及初期神經症狀的惡化,而在過去這幾年使用較低毒性的trientine或zinc,已漸漸取代penicillamine。最近發表的研究資料顯示,針對沒有症狀或是有前驅症狀的威爾森氏症病人,初期使用zinc藥物治療及 zinc的後續維持治療,對於已長期使用chelating藥物的病人而言,是安全且有效的。Tetrathiomolybdate或trientine 已被建議為治療有神經學症狀之威爾森氏症的第一線藥物。此外,最近治療威爾森氏症的範例,建議不應使用chelating的藥物,而在考量會增加銅中毒及 醫原性病情惡化的危險下,轉而建議使用zinc藥物治療。這是因為威爾森氏症的症狀,並非銅累積所造成,而是那些未被ceruloplasmin結合之游 離的銅中毒所致。

威爾森氏症的第一線藥物治療,究竟是chelating的藥物或是zinc治療,至今仍爭論未休。有關於兒童威爾森氏症的適當治療方式,仍迫切地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及新的治療準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