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帶原風險早產兒 B肝疫苗多1劑


©台大肝炎研究中心   張美惠教授
    
      肝炎、肝硬化、肝癌是大家熟悉的的肝病三部曲。臺灣是B型肝炎(簡稱B肝)好發地。雖然自1984年7月衛生福利部開始推動新生兒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政策後,兒童與青少年的B型肝炎帶原率已經明顯下降,但母嬰傳染B肝病毒仍然存在,無法完全消除。有多個研究顯示,出生體重不足2000公克的早產兒,若依正常時程接種3劑B肝疫苗,並無法產生有效的長期保護力。因此,如果是出生體重低於2000公克的早產兒必須視情況,於出生時加種第0劑疫苗,以維持長期的保護效果。

       早產兒的B肝預防接種時程與一般新生兒有些差異,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的決議,如果媽媽是B型肝炎表面抗原與e抗原皆呈陽性反應,表示媽媽具高傳染性,則其體重不足2000克的早產兒若臨床狀況穩定,應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B肝免疫球蛋白及1劑B肝疫苗(即第0劑)。待新生兒體重滿2000克或出生1個月後,必須再依正常時程,依序接種3劑疫苗(即體重滿2000公克或出生滿1個月時、第一劑後1個月、第一劑後6個月,各接種一劑B肝疫苗),以產生足夠的長期保護力。如果媽媽本身非B肝帶原者,早產寶寶等到2000克重或是一個月大時再依正常時程接種3劑疫苗即可。

個案小玫(化名) 家族經由母嬰傳染得到B型肝炎,其母親及外婆也是B肝帶原者,外婆及舅舅更因肝癌及肝硬化過世。小玫育有兩名子女,因小玫皆依產前檢查規定時間檢驗B型肝炎標記,得知本身是e抗原陽性的高傳染性孕婦,兩名小朋友一出生即在24小時內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及B肝疫苗第一劑。兩位小朋友也依衛福部疾管署之建議在1歲時檢驗B肝標記,確定非B型肝炎帶原者,體內也產生足夠濃度的抗體,讓小玫鬆了一口氣。先前家族中經由母嬰傳染的B肝惡夢因此從下一代開始打住了。

    臨床上有不少媽媽懷孕前並不知自身的B肝帶原情形,也未及時在第一孕期接受B 肝標記之檢測,以致醫護人員無法判斷早產兒是否需即時施打免疫球蛋白與第0劑疫苗。以台灣成人的高B肝帶原率來說,每位懷孕母親都應注意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者,並且接受定期追蹤,更應讓其新生嬰兒及時接受完整的B肝預防注射,以阻斷母嬰傳染。